刚刚趴在桌上午睡,耳机里随机放到小时候暑假学乌克丽丽时候练过的一首歌, 记忆瞬间被拉至二零一四的夏天。总觉得小时候的暑假比现在要长很多。日子像单向 历一样被一页页撕下,目光只能伸向明天、后天,字典里也不存在“一个月后”这样 遥远的寓言。每天都像是对昨日崭新的重演,但去报亭买杂志的路可以走出花样,一 样的芝士蛋糕也可以换着方式吃。高中以后的夏天则被均匀放置在三十个规整的方格 里,未来在精密计算中被剧透得一览无余,连夏日都失去纵深感。

于是我忽然觉得长大是从鱼进化成人的过程。褪去鳞片和鳃后,七秒钟记忆的时 效性被拓宽,脚腕拴上羁绊和期待,明天被过往的绳索牵住下沉。我们在阵痛中长出 双腿,随即迈进人生中一圈圈循环往复的长跑。

因此于我而言,文学是在人生这场长跑中赋予我一种确凿性,一种向上的浮力。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,给她看我在备忘录里敲下的随笔。看完后她说,感觉你用文字呈 现情绪的方式比日常表达要震撼好多。我很感谢她没有用“夸张”、“感性”这样的 字眼,而是选择了“震撼”。的确如此。写作是允许情绪和想法以最原始赤裸的姿态 在身体里叫嚣、横冲直撞,顺着喉咙倾倒,横竖撇捺地用力印刻在纸上。没有规定的 语法和行文框架,只是去写,用一股让人近乎要落泪的冲劲去写,去紧紧攥住这一瞬 的自己。

于是想借着这篇后记感谢一下《新生》,感谢学姐学长能够开垦这样一片纯粹的 土壤,让我遇见了一群对文学抱有浓烈的爱的人,使自己和文学之间的连接不被生活 的琐事冲淡。感谢每一位投稿者为第五期《新生》的诞生注入生命,每一位编辑一次 次打磨文章,和创作者共同丰富着作品。感谢语文组,尤其是陆老师和赵老师一直以 来的支持。也要感谢谦好能够组织起社内的研讨会,新年时的拼贴诗摊位,和为第五 期《新生》倾注的所有心血。

如同从封面一直蔓生至封底的荒草,我一直相信文学也带有一种超脱于时空的生 命力。感谢文字让我们在这里扎根,在经历了无数个辗转不眠的冬夜后,攒足力气顶 破冻土,然后发芽新生。

愿新生,愿我们,愿文字的力量能够——

朝朝暮暮,生生不息。